[组图]中小学生网络游戏行为认知解析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及网络游戏的高速发展,手机游戏已经成为了全民娱乐的首选。网络游戏凭借其特有的娱乐性、虚拟性、体验性、交互性及社会性等特点收到了众多用户的喜爱。不仅仅是成年人,目前众多中小学生对于手机网络游戏可谓爱不释手,甚至于沉迷其中。此举不仅会带来学习成绩的下降,同时也让父母和老师忧虑不已。较多父母和老师制定出“禁止玩游戏”、“禁止玩手机”等条例,也是为了避免孩子因为手机及网络游戏分心,影响成绩。
了解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游戏的认知与态度,则可以帮助社会各界正确认识网络消息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从而发挥游戏的正面影响,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游戏产生的负面影响。探析影响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深层次因素,则可以有效避免中小学生对于游戏的沉迷,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接触互联网和网络游戏。
2018年3月-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了“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并于今年2月22日正式发布了《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蓝皮书。该报告在全国抽取了北京、广州、合肥、成都、宝鸡、沈阳6个城市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采用了一对一问卷形式的调查,充分表述了如今网络游戏对于中小学生和家长的认知及行为,客观分析了影响两个群体网络游戏时长、频率、类型等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中小学生合理娱乐、理智上网提出对策建议。
《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的调查对象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在校生,获得有效问卷3202份。其中,小学4-6 年级学生占比32.2%,初一到初三学生占比32.9%,高一到高三学生占比4.9%;男生占比49.4%,女生占比50.6%。
孩子对于网络游戏怎么看?孩子们喜欢什么类型的游戏?父母推荐给他们的能否接受?玩游戏真的会影响孩子学习么?这些让父母迫切关注的问题,在这份报告中通过有效问卷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答案。
未成年人普遍对网络持正面认知,并随年级增高更积极
报告显示,未成年人普遍对网络持正面的认知,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更为积极。大多数中小学生更认可网络带来的正面影响。数据显示,73.5%认为上网能开阔视野,73.8%认为上网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这说明,超过七成学生认可网络能给自己带来学习方面的便利条件,如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毕竟在现在交作业都要上网的时代,便捷的互联网可以带给孩子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孩子们对此也很认可。
对于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中小学生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53.6%认为上网有可能受骗,52.7%认为上网会占用太多时间,46.8%认为上网会看到很多不好的内容,42.4%认为上网交坏朋友可能性大,29.2%认为上网会花钱多。
孩子们真的不懂互联网的危害么?当然不是,更多地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从数据可见,作为诞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对网络持肯定的态度。虽然成年人面对网络有些紧张,甚至有的成年人还会谈网色变,但是这一代孩子已经更多认可了网络的正向功能。对于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也能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及早提升中小学生的网络素养,使他们既能知网懂网,也能爱网用网。
竞技类、赛车类和模拟现实游戏是中小学生最喜爱的游戏
报告中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小学生喜欢网络游戏,而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游戏类型分别为竞技类游戏(55.5%)、赛车/运动类游戏(52.4%)以及模拟现实游戏(51.7%)。
在喜欢的游戏类型方面,男生和女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男生最喜欢的是竞技类、赛车/运动类及模拟现实类游戏,而女生则更偏好休闲游戏。
上述一系列数据呈现了中小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接纳状况。从数据看,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被中小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娱乐方式,更有超过半数学生态度鲜明地表示喜欢网络游戏。这对家长、老师等教育者来说,可能需要用接纳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们对网络游戏的接纳态度,要认识到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当代少年儿童快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理性认识网络游戏,从小养成良好的休闲娱乐方式,是互联网一代成长的重要任务。因势利导,引领少年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成年人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
网络游戏是孩子们的话题,是他们的社交语言
在中小学生的现实交往中,网络游戏是很受欢迎的话题,他们非常乐于通过游戏用语来表现自己的玩家身份和对网络游戏文化的了解,并由此体验到群体归属感。报告中显示,超过八成(83.8%)中小学生通过同学或朋友了解到网络游戏信息,在各渠道中占绝对优势。
另外报告中也发现,最为支持中小学生玩网络游戏的群体是同学朋友,其次是兄弟姐妹,最后是父母老师。作为老师,对于游戏的态度相对更为坚决,比父母更不支持孩子玩游戏,老师们担心玩网络游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课状态和学习行为等。
近七成家长约束孩子游戏行为,成绩好的学生家长管理更有方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规定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是父母最普遍采用的监管措施。父母对孩子玩游戏的主要管理措施以限制、监督为主,而且重点是限制时间和花费。而能告诉孩子网络游戏信息、一起与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比例仅为15.6%和13.8%,均只有一成多。可见,父母对孩子的规定、监督、限制远远高于对孩子的支持。
在开明的家庭里,父母往往采取设定规则的方式,如规定游戏时间、监督玩游戏时间、规定某些类型游戏不许玩等,孩子也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反之,在严苛的家庭中,父母容易采取“严防”的措施,孩子成绩也相对较差。
三成家长曾向孩子推荐游戏,但孩子并不感兴趣
报告中指出,有67.9%的父母从未给孩子推荐过网络游戏,这也源于父母本身对网络游戏的不了解。20%的父母很少给孩子推荐游戏,而经常给孩子推荐的父母占比仅有0.9%。
其实孩子本身并不是很希望父母给推荐游戏,他们不想让父母介入自己的娱乐领域,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前期的中学生,对于父母推荐的网络游戏往往不会很感兴趣。
除此之外,报告还列出了“孩子愿与父母主动谈游戏,但仅有一成父母陪伴孩子玩游戏”以及“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多来自忽视型和专制型家庭”等发现。
通过本次《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可以看出,虽然成年人面对网络有些紧张,甚至有的成年人还会谈网色变,但是这一代孩子已经更多认可了网络的正向功能。对于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也能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及早提升中小学生的网络素养,使他们既能知网懂网,也能爱网用网。
同时,成年人也应认识到,喜欢网络游戏是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青少年基本的休闲需求,无论成年人支持与不支持,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天生亲近感“就在那里”。因此,与其激烈反对,不如因势利导,把网络游戏作为亲子共娱,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一个桥梁,想孩子所想,乐孩子所乐,与孩子在游戏中度过有意义的亲子时光。
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通过他们感兴趣的游戏话题进行正确地引导与监管。要在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下保持原则,既要让孩子们接触网络游戏,又要与孩子们一起商量确立玩游戏的规则与时间,让孩子从小养成理智、健康的娱乐习惯。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蓝皮书,中小学生网络游戏行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