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入公会

1 登录微信
2 搜索微信公众号 G国王族
3 点击 & 关注 完成申请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即可获取我公会目前主要进驻的游戏,按规范注册游戏ID,并在游戏中搜索公会名称 G.国王族 或 G国王族 进行入会申请

联系公会

公会QQ群:7715166
公会YY号:42025420
公会微博:G国王族

忘记资料?

[组图]历代游戏机主机回顾

责任编辑 · Editor / 浏览量 · Page View / 2009-11-7 21:58:36 / 来源 · Source 官方

  最近 SCE 发表的薄型 PS3 主机可说是掀起了一股关注热潮,自从 SCE 正式跨足游戏产业以来,不论是 PSone、薄型 PS2、新型 PSP 乃至于薄型 PS3,每每都以造型上的大幅改变,成功让已经推出一段时间的机种买气重现。

  其实不只是 SCE 旗下的 PlayStatoin 系列桌上型 / 掌上型游戏机,事实上打从 80 年代起任天堂、SEGA 乃至于 NEC 所推出的游戏机,就经常有所谓的“改版”,本专题将带大家回顾从任天堂 FC 起的各家游戏机改版历程。

 


--------------------------------------------------------------------------------

【任天堂 Family Computer】


--------------------------------------------------------------------------------

  事实上在任天堂于 1983 年推出 FC 之前,也有许多游戏机推出与改版,不过由于这些机种实在超乎小编的记忆与考证范围,因此本专题就从大家最熟悉的 FC 开始介绍。

  FC 的首次改版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早,由于 1983 年 7 月首批推出的 FC,控制器上的 A B 钮采用的是方型的硅橡胶材质按钮(※),不但难以连按而且容易凹陷或破损。因此任天堂很快就将 A B 按钮改良为圆形的塑胶材质按钮, 算是 FC 的首次改版。

※与 START SELECT 钮相同的软性材质按钮,在 GAME&WATCH 上曾大量采用

 上为初版方形按钮,下为改版圆形按钮


  由于任天堂回收了这批为数不多的方形按钮初期型 FC,因此坊间并不容易见到。

˙SHARP My Computer Television C1

  FC 推出同年的 1983 年,任天堂合作厂商 SHARP 也跟着推出了内建 FC 的映像管电视机「My Computer Television C1」,分为 14寸与 19寸两种机型,由于内部是采用 RGB 讯号直接连接显示,因此画质较一般以 RF 天线端子输出到电视显示的 FC 来得鲜明。 

 My Computer Television C1(14 寸)


  C1 内建点阵绘图软件《JT Graphic》与记事软件《TV Note》,并同梱附属特别版游戏卡匣《大金刚二世 + 大金刚二世的算术游玩》。整合了 FC 与电视机的 C1 省去了各种接线的麻烦,算是相当便利的机种,不过 9万~14万日元(相当于现时人民币6800~10000元)的价格没有爹娘赞助很难买得起。

˙任天堂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

  2 年后的 1985 年 10 月,FC 正式登陆北美地区,除了名称由日本的「家庭电脑(Family Computer,简称 Famicom 或 FC)」改为「任天堂娱乐系统(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简称 NES)」外,造型也大幅改变,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改版。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


  NES 采用低调稳重的灰色外壳方正设计,卡匣改成横向插入,脚位与 FC 不同(有非官方的转接器),控制器从 FC 的 2 组固定式改为透过 2 组可插拔的周边扩充端子连接,可以自由替换成摇桿、光线枪、踏垫等不同的周边,比只有 1 组周边扩充端子的 FC 弹性大。影音输出部分除了与 FC 相同的 RF 天线端子之外,并添增了 AV 影音端子。

  NES 的 2 组控制器采用相同的设计,不具备 FC 2P 控制器的麦克风。

  由于早年游戏机的设计复杂度低,通常都是以现成的晶片组合而成,晶片尺寸与耗电量也远不及今日,因此基于半导体制程进步的改版并不多见,通常也不会反应在外观造型或功能面上,因此 FC / NES 自 1983 年推出后整整 10 年都没有什么重大改变。

˙SHARP Twin Famicom

  虽然 FC 本身没有改版,不过 SHARP 在 1986 年 7 月推出了结合 FC + FC 磁碟系统(Family Computer Disk System,简称 FDS)的一体型主机「Twin Famicom(简称 Twin FC)」,造型显得圆滑亲和许多,除了同时提供卡匣与磁碟片游戏游玩功能外,并内建标准的 AV 影音输出端子,不需要搭专属连接线就可以输出 AV 影音讯号。
 

 Twin Famicom(黑)


  顺带一提,一般的 FC 磁碟系统与 FC 合体后是长这个样子: 

 FC + FC 磁碟系统


˙任天堂新型 Family Computer

  一直到 1993 年 12 月,也就是 FC 后继机种 SFC 都已推出 3 年多时,任天堂才首度推出造型设计与功能大幅改版的新型 FC 主机「AV 规格 FC」或通称「新型 FC」。

 新型 Famicom


  新型 FC 采用了许多来自 SFC 与 NES 的新设计,最重要的就是采用与 SFC 规格相同的影音输出端子,透过专属连接线就可以输出 AV 影音讯号,取代了旧型 FC 的 RF 天线端子输出。控制器也改采与 NES 相同的 2 组可插拔的周边扩充端子来连接。之外还包括与 SFC 设计类似的自动开闭卡匣插槽防尘盖,并取消卡匣的退卡装置,改为直接插拔。

  新型 FC 的控制器造型采用类似 SFC 控制器的设计,并取消了 2P 控制器的麦克风。

  由于新型 FC 推出时已经是非主流机种,因此价格只有当年 FC 一半不到的 7000 日元(530元人民币),不过一直持续生产到 2003 年 9 月才正式宣布停产,等于是又跨了将近 10 个年头。

˙任天堂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 2

  在新型 FC 推出前 2 个月的 1993 年 10 月,任天堂也在美国推出了 NES 的改版机种「NES-101」或通称「NES2」,整体造型大幅改变,卡匣也改成与 FC 相同的上插式,不过取消了 NES 原有的 AV 影音端子,只剩下 RF 天线端子,规格上可说是不增反减。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 2


  NES2 的控制器造型与新型 FC 一样采用类似 SFC 控制器的设计。

  非主流且规格缩水的 NES2,价格只剩下当年 NES 同梱包对折再对折的 50 美元。

˙非原厂 Family Computer 仿制品

  由于 FC 的专利权从 2003 年起陆续失效,2005 年任天堂控告 FC 仿制品厂商的官司也宣告失败,加上任天堂自己也停产了新型 FC,因此日本市场开始大量出现合法的 FC 仿制品,有着各式各样的造型与功能,在 FC 诞生 26 年之际仍持续在市场上发光发热。
 

 GAMETECH 推出的 FC 仿制品「Neo Fami」


  虽说 FC 主机的仿制品目前已经不算违法,不过游戏复制品仍属于违法的盗版行为,因此内建或同梱附属几百合一或是几千合一游戏卡匣的 FC 仿制品一样是违法的。

  从 FC / NES 的经验可知,任天堂旗下的游戏机除非是明显的设计瑕疵(如初期型 FC 的方形按钮),否则基本上是不太会有什么显着的改版。日规 FC 与美规 NES 之间差异与其说是改版,不如说是针对不同地区市场特性的改款。真正改版的新型 FC / NES2 隔了 10 年才推出,基本上只是用来回收市场剩余价值,对于买气已经没有太大影响。


--------------------------------------------------------------------------------

【SEGA SG-1000】


--------------------------------------------------------------------------------

  有别于 10 年如 1 日的任天堂,另一家游戏机大厂 SEGA 则是以主机改版款式众多着称,1988 年推出的 SEGA MD 就已经被称为「SEGA 5 代」,由此可见其代数之多。

  SG-1000


  SG-1000 是 SEGA 首款家用游戏机主机,与任天堂 FC 同样于 1983 年 7 月 15 日在日本推出,基本上是以 SEGA 家用游戏电脑 SC-3000 去除键盘后专门针对游戏用途特化的版本,玩家比较熟悉的名称应该是当年代理商所取的「阿罗士(Aaronix)」。

  SG-1000 的造型看起来颇为阳春,内建的 1 组固定式控制器采用的是纵长型的摇桿与按钮配置,与后来大家所熟悉的典型控制器设计相差甚远,操作起来非常不顺手。

˙SEGA SG-1000II

  有鉴于此,SEGA 于是在 1 年后的 1984 年 7 月推出了 SG-1000 的改良版「SG-1000II」,硬件架构与 SG-1000 完全相同,造型设计上则是有显着改变,不但主机本体变得方正洗练,控制器也改成大多数玩家所熟悉的左方向钮 + 右按钮配置,透过 2 组可插拔周边扩充端子连接,虽然方向钮上还是有突起的小摇桿,不过可以依照个人喜好拆卸。

 SG-1000II


˙SEGA MarkIII

  在 SG-1000II 推出 1 年多后的 1985 年 10 月,SEGA 又推出了 SG-1000 系列的改版机种「SEGA MarkIII」,而且这次改变的不只是造型设计,而是连处理能力也一并强化。
 

 SEGA MarkIII


  SEGA MarkIII 是 SG-1000 / SG-1000II 的高阶兼容机种,包括 CPU、绘图晶片与内存都有所强化,同时显示色数增加到 64 色,卡匣插槽与 SG-1000 相同,可兼容 SG-1000 的卡匣,并具备专属的大容量卡匣「Gold Cartridge」与卡片型卡匣「My Card MarkIII」。

  1990 年 10 月推出的掌上型游戏机「Game Gear」就是以 SEGA MarkIII 硬件为基础。

˙SEGA Master System

  在相隔不到 1 年的 1986 年 6 月,SEGA 首度进军北美市场,将 SEGA MarkIII 改名为「 SEGA Master System」在北美推出,外观造型改头换面,卡匣的实体规格也改变,因此日本版与北美版的游戏卡匣并不互通(有非官方的转接器),不过功能上并没有变化。

 Master System(日本版)


  有趣的还在后头,隔年的 1987 年 10 月,SEGA 又在日本推出了同名的日本版 SEGA Master System(以下简称 SEGA MS),虽然造型设计与北美版相差不大,不过功能却与北美版不太一样。日本版 SEGA MS 内建了 SEGA MarkIII 选购配备的 FM 音效单元,搭配支持游戏时能享受更佳的音乐音效表现,还多了 3D 液晶眼镜连接端子与连发设定功能。


 


FM 音效单元

 

 SEGA MarkIII 安装 FM 音效单元


  不但有地区版本的差异,连同名主机都会有不同功能,可说是相当复杂。

  以 SG-1000 硬件架构为基础的一系列改版至此告一段落,之后则是进入新的架构。


--------------------------------------------------------------------------------

【SEGA Mega Drive】


--------------------------------------------------------------------------------

  在相隔 1 年后的 1988 年 10 月,SEGA 推出了以「SEGA 5 代」广为玩家所知的「SEGA Mega Drive(以下简称 SEGA MD)」,采用新的 CPU 与卡匣插槽,因此并不能直接兼容 SG-1000 的游戏。不过内部仍保留前几代主机的 CPU 作为音效处理用途,只要安装选购的卡匣转接器就能兼容前几代的游戏,保有 SEGA 主机一贯的向下兼容特色。
 

 Mega Drive

 

 卡匣转接器

 

安装后可兼容前几代的游戏


˙SEGA Mega Drive 2

  在 MD 于欧美地区获得巨大成功后,SEGA 在 1993 年 4 月推出了首款小型化的廉价改版机种「SEGA MD2」,省略了电源指示灯、耳机插孔与音量调节钮等设计,并改良了 AV 影音端子的规格,可直接支持立体声输出(MD 必须从耳机插孔才能输出立体声)。
 

 Mega Drive 2


˙Victor Wonder Mega

  继 MD 专属 CD-ROM 扩充周边 Mega-CD 于 1991 年 10 月推出后,SEGA 就开始着手开发整合 MD 与 Mega-CD 的一体型机种,首先登场的就是由日本 Victor(JVC)开发,1992 年 4 月由 JVC 与 SEGA 分别推出、配备超级豪华的「Wonder Mega」。
 

 Wonder Mega


  Wonder Mega 采用充满未来感的洗练造型设计,机身上配置了完整的播放控制按钮,并具备麦克风端子与 MIDI 端子,内建卡拉 OK 功能,规格功能相当强大,不过价格也是非常“强大”的 8 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6000元),比起 SEGA MD + Mega-CD 的组合整整贵了 1 万日元。

˙Victor Wonder Mega M2

  在非常“强大”的 Wonder Mega 推出 1 年多后的 1993 年 7 月,JVC 推出了 Wonder Mega 的廉价改版机种「Wonder Mega M2」,造型变得更轻薄化,取消了很少运用到的麦克风端子与 MIDI 端子,并采用 6 钮配置的无线式控制器,价格则是低了 2 万日元。

 Wonder Mega M2


˙SEGA Multi-Mega

  1994 年 4 月 SEGA 在北美地区推出了 SEGA MD + Mega-CD 的最终改版机种「SEGA Multi-Mega」,体积大幅缩小,造型如同 1 台长型的 CD 播放机,机身上配置了完整的播放控制按钮与液晶状态显示屏,作为 CD 播放机的功能相当齐全。不过推出时 Mega-CD 已迈入尾声,同年底 SEGA 就推出首部标准配备 CD-ROM 的 32 位元主机 SEGA Saturn。
 

 Multi-Mega


˙SEGA Mega Jet

  为了提供飞机乘客租借游玩的特殊用途,SEGA 于是与日本航空合作开发 MD 可携式改版机种「Mega Jet」,将主机与控制器一体化,可直接手持游玩,不过并未配备电池与萤幕,必须搭配外部电源与外接电视萤幕,后于 1994 年 3 月开始在一般市场上贩售。
 

 Mega Jet


˙SEGA Super 32X

  SEGA 为了延续 SEGA MD 在欧美所获得的成功,于是在 1994 年 12 月推出了衔接 16 位元与 32 位元的 SEGA MD 用扩充周边「SEGA Super 32X」。SEGA Super 32X 其实并不算是主机改版,而是如同 Mega-CD 般的扩充,在既有的 SEGA MD 上叠床架屋加盖了 32 位元的双 CPU 与绘图晶片,提供介于 SEGA MD 与 SEGA Saturn 之间的处理能力。

 Super 32X


  由于 SEGA Super 32X 推出后市场反应冷淡,因此 SEGA 后续并没有推出内建 SEGA Super 32X 的改版机种(有发表但没推出),SEGA Super 32X 就这样默默走入历史。

˙SEGA Genesis Nomad

  继可携式的 Mega Jet 之后,SEGA 接着于 1995 年 10 月在北美地区推出了 MD 的掌上型改版机种「SEGA Genesis Nomad」,采用兼容于 MD 的设计,可直接游玩 MD 游戏卡匣,配备 3.25寸 STN 彩色液晶萤幕,也可以透过影像输出端子连接电视大萤幕游玩。
 

 Genesis Nomad


  Nomad 的定位与下面会提到的 PCE GT 类似,都是将桌上型机种缩小而成的掌上型机种,同样有着耗电量太大续航力太差的问题,必须搭配可容纳 6 颗 3 号电池的电池包才能运作 3~5 个小时,而且机身与卡匣的体积庞大加上价格偏高,因此销售状况不佳。

˙原厂授权 Mega Drive 仿制品

  为了积极利用 SEGA MD 的剩余价值,SEGA 于是授权其他厂商推出内建游戏的 SEGA MD 仿制品,像是爱胜游戏代理的「音速双打机(FB8300)」,主要瞄准低价与低年龄层市场。有些没有卡匣插槽只能玩内建游戏,有些仍保留卡匣插槽可玩卡匣游戏。
  

 
    有别于 FC 仿制品,SEGA MD 仿制品采用合法授权模式,因此内建游戏并不违法。

  从 1983 年 7 月到 1988 年 10 月这 5 年 3 个月的时间,SEGA 就推出了 5 款不同的改版新机种,每款都是以前代为基础加以强化改良而成,并一路维持向下兼容性,性质可说是介于「改版」与「换代」之间,不但让人眼花撩乱,而且容易造成消费者的混乱。

  以游戏兼容性来看,这 5 代机种主要分为 3 种规格:

˙SG-1000 / SG-1000II
˙SEGA MarkIII / SEGA Master System(※)
˙SEGA Mega Drive

※FM 音源功能的有无不影响游戏的兼容性
  
  在此也分享小编小时候的个人经验。当年小编家里买的是阿罗士二代(SG-1000II),某年暑假去日本玩时看到小卖店在卖《幻想空间(Phantasy Zone)》这款射击游戏,因为卡匣造型相同,所以当时还是小学生的小编于是兴高采烈的买回家玩。结果回家才发现这款游戏是 SEGA MarkIII 专用,卡匣虽然可以插进阿罗士二代,不过并不能执行...

  对小学生来说价值不菲的数千日元,于是成为一次宝贵教训的代价。


--------------------------------------------------------------------------------

【NEC PC Engine】


--------------------------------------------------------------------------------

  讲完 5 年 5 代的 SEGA,接下来要看得是另一种典型的 NEC。

  80 年代是游戏机百家争鸣的时代,自 1983 年任天堂以 FC 打下一片天之后,电脑家电大厂的 NEC 也在 1987 年 10 月与 HUDSON 合作推出 PC Engine(简称 PCE)。


 

 PC Engine


  PCE 的造型非常有特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巧清爽,亮白色的本体长宽仅 14 公分,厚度也仅 3.8 公分,还被金氏世界纪录选为最有史以来体积最小的桌上型游戏机。搭配名片大小的 HuCard 游戏卡匣,充分让人感受到日系家电产品的小巧精致风格。

  在 PCE 推出之初,NEC 就已经拟定了远大的「核心计划」,企图透过背后的扩充槽让 PCE 成为各种周边机器的核心,让 PCE 不只是台游乐器,还能具备家用电脑功能。因此 PCE 的周边种类非常多样,像是世界首款采用 CD 为储存媒体的 CD-ROM^2 等。
 

 PC Engine CD-ROM^2


  虽说核心计划的构想相当远大,不过对商品来说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因此 NEC 在 PCE 推出 = 核心计划推广将近 2 年之后,开始针对市场需求对 PCE 进行一连串的改版。

˙NEC TurboGrafx-16 Entertainment SuperSystem

  1989 年 8 月 NEC 将 PCE 改名为「TurboGrafx-16(以下简称 TG-16)」在北美地区推出,主机的造型与日本版的 PCE 大不相同,由原本的正方形改为长方形,配色也从白色改为黑色,体积则是大了将近 1 倍,似乎是为了迎合北美市场对于庞大粗旷造型的偏好。 

 TurboGrafx-16


  TG-16 的扩充槽位于主机后方突起的部分,平时隐藏在大型的保护盖下。

  后来 NEC 也推出了搭配 TG-16 的 CD-ROM 扩充周边「TurboGrafx-CD」。


 

 TurboGrafx-CD


˙NEC PC Engine Shuttle

  在 1989 年 11 月,NEC 首先推出了针对无扩充需求玩家所规划的廉价改版机种「PCE Shuttle」,取消背后的扩充槽降低成本,并采用如同太空船般的流线造型,影音输出部分从 RF 天线端子改为 AV 影音端子,并采用具备连发功能的人体工学控制器。
 

 PC Engine Shuttle


  PCE Shuttle 可说是对核心计划的反动,因不具备扩充槽所以并无法连接核心计划的周边,算是舍弃了扩充功能专注于卡匣游戏游玩用途。不过推出时初代白 PCE 的市场价格已经降低很多,因此少了扩充性价格也没有比较低的 PCE Shuttle 并不受市场青睞。

˙NEC PC Engine CoreGrafx

  接着是在 1989 年 12 月推出了标准改版机种「PCE CoreGrafx(CG)」,继承初代白色 PCE 的定位,配色改为暗灰色,具备相同的造型与扩充功能,可搭配核心计划周边。影音输出部分从 RF 天线端子改为 AV 影音端子,采用具备连发功能的控制器。
 

 PC Engine CoreGrafx


˙NEC PC Engine SuperGrafx

  同样是在 1989 年 12 月,PCE 的高阶兼容机种「PCE SuperGrafx(SG)」登场,采用以汽车引擎为概念的独特造型设计,配备了 2 组绘图处理晶片、2 倍的绘图内存与 4 倍的主内存,动画拼合数量加倍到 128 个,背景捲轴也从 1 面变成 2 面,图形处理能力超越 SEGA MD。影音输出部分同样配备 AV 影音端子,采用具备连发功能的控制器。
 

 PC Engine SuperGrafx


  由于 PCE SG 所强化的图形处理能力必须要专门支持的游戏才能发挥,但是 NEC 当时并没有打算以 PCE SG 来取代旧有的 PCE 成为新一代主流规格,而是双规格并行推广。在价格昂贵、买气低迷与支持游戏稀少的恶性循环之下,PCE SG 于是成为一台功能无法发挥的高阶兼容机种,最后只推出 5 款专用游戏 + 1 款支持游戏后就黯然退场。

  附带一提,当年 NEC 本来还打算在 1990 年春季推出结合方向盘、大型摇桿、节流阀、旋钮控制器、LCD 显示面板、LED 仪表板、计算机、巨集热键、指令纪录等劈哩啪啦一大堆功能的 PCE SG 专用超大型控制周边「威力操控台(Power Console)」,豪华的程度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应该也会后无来者),预估价格为 59800 日元(约4539元人民币)。

  不过这个比主机还贵的梦幻豪华周边最后并没有真正推出,实在是相当可惜...
 

 梦幻的 Power Console


˙NEC PC Engine GT

  PCE 的触角不只是桌上型主机领域,甚至还延伸到掌上型主机领域。由于采用了卡片型的 HuCard,有利于主机的轻薄化,因此 NEC 于 1990 年 12 月推出了结合 PCE 与掌上型彩色液晶萤幕的掌上型机种「PCE GT」,成为首款通吃桌上型与掌上型的主机。


 

 PC Engine GT


  PCE GT 将 PCE 与掌上型 2.6寸彩色液晶萤幕结合在一起,可直接插上 PCE 游戏卡匣游玩,还可以选购外接的电视选台器来收看电视。由于是以桌上型机种基础,加上采用高品质彩色液晶萤幕,因此画质远超越同期的 SEGA Game Gear 彩色掌上型游戏机。不过价格非常高昂(44800 日元)加上续航力太差(3 个小时不到),因此销售状况欠佳。

˙NEC PC Engine CoreGrafx II

  1991 年 6 月,NEC 回头检讨了原本的产品定位,停产了反应不佳的廉价机种 PCE Shuttle,将产品线回归为单一机种,并将原本的标准机种 PCE CG 改版为「PCE CoreGrafx II」,配色改为较浅的灰色,功能与规格维持相同,价格调降至 2 万日元以下。 

 PC Engine CoreGrafx II


˙NEC PC Engine Duo

  1991 年 9 月,NEC 推出了首款结合 PCE 与 Super CD-ROM^2(以下简称 SCD)的一体型机种「PCE Duo」,明确宣示 PCE 全面朝向 SCD 发展的趋势以及核心计划的终结。 

 PC Engine Duo


  PCE Duo 采用高度整合的设计,可游玩 PCE 与 CD / SCD 的所有游戏,虽然不具备扩充功能,不过由于已经整合了 AV 影音端子、外部记忆装置与 SCD 等原本需要靠扩充周边来提供的功能,加上核心计划也不再继续下去,因此也已经没有什么扩充的需求。

  PCE Duo 配备有电池端子,可以搭配专用电池使用,不过萤幕还是得外接。

  PCE Duo 的设计也替后续标准配备 CD-ROM 的次世代主机奠定了基础。

˙NEC PC Engine LT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掌上型改版机种 PCE GT 之外,NEC 后续还在 1991 年 12 月推出了整合 PCE 与大尺寸(4寸)TFT 彩色液晶萤幕的可携式(※)改版机种「PCE LT」。

※没有配备电池,使用时必需插电
 

 PC Engine LT


  PCE LT 造型设计很像是大一号的 GBA SP,萤幕整合在折叠式的上盖,采用画质优异的 TFT 彩色液晶萤幕,内建喇叭。主机上配置有操作按钮,无需外接控制器即可游玩。内建电视天线选台器、立体声耳机接孔、外部影音输入端子,影音功能非常完备。

  由于配备了在当时算是非常高档的 4寸 TFT 彩色液晶萤幕,因此 PCE GT 价格非常的昂贵,在本篇专题所提到的改版机种中名列前茅,要价达 99800 日元(约7576元人民币)。

˙NEC PC Engine Duo-R

  合体之后接着就是就是简化,NEC 于是在 1993 年 3 月推出了 PCE Duo 的廉价改版机种「PCE Duo-R」,省略了 PCE Duo 所具备的耳机端子与外部电池端子,造型变得较为圆润,配色改为白色,采用具备连发功能的控制器,价格比 PCE Duo 便宜 2 万日元。 

 PC Engine Duo-R


˙Pioneer Laser Active PCE 扩充套件

  1993 年 8 月 NEC 配合 Pioneer 推出的数码互动式 LD 播放周边「Laser Active」推出专属的 PCE 扩充套件「PAC-N1」。该套件基本上是台特制的 PCE,可插入 Laser Active 扩充槽中,用来执行 LD-ROM^2 规格的游戏,也可以执行 HuCard / CD / SCD 的游戏。 

 Laser Active,左为 MD 扩充套件右为 PCE 扩充套件


  由于 Laser Active 本身的价格高昂,搭配的扩充套件也比一般主机贵上许多,加上 LD-ROM^2 规格的游戏并不多,而且限制级影片类游戏占了大半,因此并不普及。

→NEC PC Engine Duo-RX

  在即将迎接次世代主机前夕的 1994 年 6 月,NEC 又推出了 PCE Duo-R 的廉价改版机种「PCE Duo-RX」,除了主机上的部分印刷配色之外,其余设计没有变化,控制器则是由原本标准的 2 钮改为 6 钮,同样具备连发功能,价格比 PCE Duo-R 便宜 1 万日元。

 PC Engine Duo-RX


  基本上 NEC 所推出的一系列 PCE 改版机种,除了定位在高阶兼容机种的 PCE SG 之外,其余都是采用相同的游戏规格,因此并不像 SEGA 前 4 代机种那样会有游戏兼容性的问题,最多只是在功能与扩充性上有所差别,不过改版的频繁程度倒是不相上下。


--------------------------------------------------------------------------------

【任天堂 Super Famicom】


--------------------------------------------------------------------------------

  在获得空前成功的 FC 推出 7 年后,1990 年 11 月万众瞩目的后继机种「Super Famicom(简称 SFC)」终于正式登场。相较于 1987 年推出的 PCE 与 1988 年推出的 MD 来说,SFC 在影音处理的能力明显强上许多,不负众望的继承了 FC 所打下的江山。


 

 Super Famicom


  为了顺利交棒,最初任天堂原本打算让 SFC 兼容于 FC,也有计划推出可提供 FC 兼容功能的扩充周边,不过到最后都没有实现,而改为推出新版 FC 来满足市场需求。

˙ SHARP SF-1

  在 SFC 推出隔月的 1990 年 12 月,任天堂老搭档 SHARP 也顺势推出整合 SFC 与映像管电视机的「SF-1」,分为 14寸与 21寸两种机型,内部是透过 S 端子连接显示。

  与前代的 C1 不同,SF-1 并没有内建任何软件或是同梱附属游戏卡匣。10~13 万的价格相较于 7 年前的 C1 来说已经没有那么昂贵,不过毕竟还是属于高阶家电等级。

 
 SF-1(左 14寸右 21寸)


˙任天堂 Super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

  在 9 个月后的 1991 年 8 月,任天堂在北美地区推出了继承 NES 的「Super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以下简称 SNES)」,规格与功能与 SFC 没有差别,造型与配色则是采用了不同的设计,并以卡匣插槽的形状来进行游戏分区(有非官方的转接器)。


 

 Super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


  相较于 FC 与 NES 来说,SFC 与 SNES 在造型设计上的差异并不大。

˙任天堂 Super Famicom Jr.

  维持 10 年如 1 日良好习惯的任天堂,一直等到 SFC 问世 8 年已淡出主流之际的 1998 年 3 月才推出首款改版机种「Super Famicom Jr.(以下简称 SFC Jr.)」,基本规格没有变化,取消了 RGB 端子与 S 端子影像输出功能,以及 RF 端子、扩充端子、卡匣退片机构,整体造型大幅精简化,体积也缩小很多,价格则是压低到最初的 3 分之 1 以下。

  Super Famicom Jr.


˙Sony PlayStation

  这边所指的 PlayStation,并不是后来大家所熟知的那款,而是当初任天堂与 Sony 合作开发的 SFC 兼容梦幻机种,整合 SFC 与 SFC CD-ROM 于一身,并可执行专属规格的游戏。据说当年已经开发到相当程度。不过后来合作计划生变,因此不论是 SFC CD-ROM 还是更前卫的 PlayStation 最后都胎死腹中,只留下几张难以考证的产品照。
 

 兼容于 SFC 的梦幻机种 PlayStation


  这款堪称 SFC 终极梦幻改版的 PlayStation 虽然最后并未推出,不过仍对后来的市场版图带来深刻影响,不但促使 Sony 投入游戏市场,自行研发推出 PlayStation(※),也让称霸 2 代的任天堂首度交出龙头宝座。多年后回顾起来,不禁让人想像如果当初任天堂与 Sony 的合作没有变卦的话,今日的游戏市场会是个什么样的光景?

※前后两者虽然都叫 PlayStation,但硬件架构跟规格不同


--------------------------------------------------------------------------------

  旧世代篇的介绍到此告一段落,后续的新世代篇将从大家印象还深刻的 PlayStation / SEGA Saturn 等主机一路介绍到最新的薄型 PS3,有兴趣了解的玩家不妨多多留意。

关键字 · KeyWords:
  • 游戏机主机,改版历程
TOP